实验室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空天地网络互联与信息融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为适应国家“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大战略需求,立足重庆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核心地位,在国家985与双一流计划的共同资助下,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于2014年1月成立了“空天地网络互联与信息融合实验室经重庆市科学技术局于20187月批准组建“空天地网络互联与信息融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目前拥有教授10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2人)、副教授18人;27人拥有博士学位且15人有国外留学经历,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分布合理,与国际上多个知名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及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0余项;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00余项;获权国家发明专利200多项,专利成果转让30余件;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200多篇刊载于SCI检索期刊,3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

实验室围绕空间微波输能、民用航空移动通信、临近空间高效组网、高分对地观测、车联网/物联网等重大需求,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全方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致力空间遥测与功率传输、空间网络与信息传输、空间感知与信息融合、空间异构网络融合与应用扩展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形成1个国家级的创新团队、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空间微波输能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民用航空移动通信领域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在三峡库区数据获取综合应用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处于国内前列。

    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与重庆市社会经济与电子信息的产业布局,可有力支撑重庆市航空互联网、通用航空、物联网、车联网、三峡库区环境监测、空间数据获取与应用等产业的创新型发展,推动我国“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建设与发展。

间测控与功率传输

针对空天信息的全程、大容量、高可靠、实时、智能传输问题,研究地一体化测控通信网络技术,研究天空地基智能全程测控技术,研究弹、星等各种航天器群组高动态协同组网与测控技术,研究新一代宽带遥测技术与网络化遥测技术,研究具有高频谱效率和高功率效率的调制体制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重点研究抗干扰测控与数传、空天多飞行器测控与组网等理论与技术,开展卫星通信、雷达、导航技术研究。

针对未来空天网络超大功率、高效远距离无线微波功率传输问题,研究微波能量传输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研究MPT系统大功率波束的高精度指向控制问题研究基于专用反向导引信号的能量波束指向控制技术。重点开展基于浮空气球平台的垂直微波输能系统的全要素验证构建空间微波输能验证与演示系统,力争成功申报空间太阳能电站与微波输能领域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带动我国空间无线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的发展应用。

    空间网络与信息传输

重点研究空时动态网络的信息传输与组网理论和技术,解决空间信息网络体系架构总体设计、组网模型、动态网络拓扑控制与传输容量优化等核心问题。研究超大半径覆盖大多普勒频移场景下宽带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民用航空移动通信系统,深度参与国际民航组织L波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L-DACS)标准化制定,探索未来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全等技术和管理规范

空间感知与信息融合

围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卫星等空间平台上成像雷达、光谱传感器信息获取新体制;空间感知智能抗干扰新技术。研究空间平台多源对地观测信息智能处理与信息融合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空间信息的快速智能提取与知识发现、多源信息的时空配准技术、多维信息的时空同化、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模型与理论、多尺度空间信息处理与融合理论等。重点开展空间感知信息成像的新方法研究,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的复杂环境目标探测与识别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间遥感数据关键信息提取技术,遥感图像恢复和重建技术,强噪声中微弱目标检测技术,卫星InSAR地表信息反演技术;并探索其在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沉降、滑坡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扩展。

空间异构网络融合与应用扩展

    围绕未来信息社会“万物互联”与“泛在计算”、构建互连互通、无缝一体的信息传输与网络的愿景与需求,研究跨网系(如同步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平流层气球、地面支撑网络等)的新型网络体系架构和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空间异构网络资源感知与优化调度、高动态时变网络的智能协同方法等理论和技术,如新型波形设计、高级调制与编码技术、动态频谱接入、软件定义网络与内容中心网络、资源虚拟化技术等,并探索其在通用航空、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扩展。